第93章 共识(2 / 6)

让他过去一趟。

太子将信揣在怀里,用最快的速度来到朱元璋的面前。

“至儿答应这门亲事了。”朱元璋一看到太子立刻高兴地和太子分享,“虽说我们都知道咱们至儿是深明大义,通情达理的人,可婚姻大事,她未必没有寻常女儿家,定要寻个如意郎君的想法。”

显然在朱至的婚事上,朱元璋心里也是一直七上八下的,生怕朱至一时想岔了,这门亲事想成都成不了。

真正拿到朱至的回信,看到朱至答应这门亲事。朱元璋心中的大石才终于放下。

太子说不出心中是何滋味,既希望朱至答应这门亲事,又觉得朱至不应该答应。

太子其实不希望朱至过于听话,也不希望朱至事事以江山为重,为此委屈了自己。

然而朱至以天下江山为重,何尝不是大明的幸事,毕竟能有这样一个女儿,为了天下大义而舍弃自己,何其难得。

“怎么不说话?”朱元璋跟太子说的兴奋,结果回头却发现太子低着头一言不发,这是怎么了?

“儿臣以前总觉得至儿关于无法无天,毕竟连弟弟们她都敢上手,实在是胆大包天。儿臣总担心将来她的本事学好了,脾气怕是更要见长,到时候谁还能管得了她?可在这一件事上,父皇原本都担心她未必肯答应这门亲事,但现在她却答应了。”说到这里太子后面的话无需说,朱元璋也都明白了。

“至儿是个好孩子。”朱元璋对朱至予以肯定。

太子终是抬头和朱元璋请道:“若非只有这么一个法子,能不能请父皇让至儿将来可以自主婚事?”

朱元璋知道,太子面对懂事的朱至一时心软了,并不希望朱至再拿自己的婚事交易。

“虽说让我们至儿只能从汤家的这些孙子辈里选人,但他们家的孙子们也不是没个好的。你要是实在不放心,就让你伯伯把人带进宫,让你先过过目,再送到至儿的跟前,让至儿选。”朱元璋之前不确定朱至会不会同意,因此拿不定主意。

现在朱至都已经同意了,朱元璋也并不想再用别的法子冒险。

再没有让信国公前往接手北平,以后再让朱至顺理成章从信国公手里接回北平更妥当的办法。

北平原本作为朱棣的封地,朱棣在其中也是有所经营的,否则也不会有人打着朱棣的旗号谋反。

当初的朱元璋为什么会选择给儿子们封王封地,就是希望儿子们能够从功臣们的手中夺回军权。

原本朱元璋以为,就算儿子们会危及江山安定,在他手底下也断不可能。北平的事,却狠狠的在朱元璋的脸上抽了几记耳光,让朱元璋的脸疼的厉害。

北平的事朱元璋,也得考虑要给儿子们一个教训,好让他们知道,就算他已经给他们封王封地,一旦他们成为大明江山的威胁,那么朱元璋也绝不可能对他们手下留情。

如果藩王成为了威胁,那么朱元璋就会选择用别的办法,保证整个天下的安宁。

很明显让信国公接受北平就是一个例子。也是敲在一众藩王心上的警钟。

“父皇既然要对汤家唯以重任,又怎么能如此折辱于汤家,纵然是女儿家也没有这样让人挑三拣四的,更何况大好的男儿。”太子对朱元璋的提议那是半点都不能接受的,自家老父亲怕是早就忘记了分寸。

别朱至都已经答应这门亲事,反而朱元璋却轻视于汤家,恐怕结亲不成反结仇。

“啊。也对。”朱元璋还是听得进劝的,儿子说的在理,他得乖乖的改主意。

“既然至儿都已经答应这门亲事了,还是从速定下。就请父皇召信国公进宫。”朱元璋不肯松口改主意,而朱至也答应下了,太子清楚他再怎么拦着也是拦不了的。

如此,那就不拦了,迅速解决北平的问题,大家也能安心。

“我这就让鼎臣立刻进宫。”朱元璋也迫不及待要将此事拍定。

太子一听准备告退,可是朱元璋却同他招手道:“你是当父亲的人,你的态度同样重要。”

换句话来说,太子得陪着朱元璋一起见信国公,好让信国公相信,他们家真心实意要结这门亲事。

太子想到袖里揣着朱至和朱雄英送来的信,对这门亲事,朱至未必跟朱元璋说实话,但肯定会跟他说,太子这时候挺想看看信中内容的。

不过太子瞄了朱元璋一眼,还是决定再等等。

朱元璋有请,已然从凤阳归于应天多时的信国公很快便麻利的进宫。

一眼看到太子立在一侧,而且在看到他的一刻朝他作揖,信国公纵然是长辈,可是这君臣之别,可是远在长幼之上。

“不敢不敢,太子切莫多礼,老臣不敢受之。”信国公赶紧还礼,而且连忙请太子莫要客气。

朱元璋在一旁发话道:“没什么不敢受的。他是小辈,你一个当伯父的人,给你磕头请安都不为过。”

“皇上

最新小说: 火影降临现实,获得鼬万花筒 四合院:摊牌了,就是要惩治你们 宝可梦:怎么办?岳父总想手撕我 网王不打网球有罪吗? 快穿:极品炉鼎重生了 咒回:从魔虚罗到英灵召唤 东北匪事 一人之下:我有一双轮回眼 综影视之女配她又在享受人生 诸天,从获得氪星体质开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