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0章(2 / 5)

一点 , 更名正言顺 !

虞世南懒得管两位同僚的眉来眼去 , 继续叹气 。

他多希望高颂还在长安 , 自己还是强硬不起来啊 。 若高颊在 , 陡下和晋王至少能考实半年吧 。

两位弟子能把重要的会试者实过去就行 。 第一次会试太重要了 , 可不要出差错 。

虞世南无法 , 只能给两位弟子的其他耆师写信 。 虽然可能没什么用 , 但他心里会舒坦一点 。

李世民和李玄霸知道虞世南考师的郁闷 。

两人丝毫不在意 , 还凑一起喧咕虞世南者师和其他老师写信后 , 其他考师可能的回信内容 。

“ 高者师肯定会骂我们 。“

「 长孙考师大概会让我们悠着点 , 别把虞考师气病了 , 朝中没有真正刚直的考臣帮衬我们 。“

「 宇文考师会委婉劝谏吧 7“

“ 薛考师会说我们做得好 , 没错 , 哈哈哈哈哈 1“

兄弟二人勾肩搭背 , 李世民狂笑 , 李玄霸浅笑 。

李智云趴在一旁死鱼眼 。

第一次改革后的科举如此重要 , 群臣都维紧了神经 , 对一丁点动静都紧张得不行 , 几乎到了风声鹤唤草木皆兵的地步 。

李世民和李玄霸两人却仍旧散漫 , 让群臣又担忧又嫉妒 , 雪花般的抱怨飞入太上皇和太上皇后的宫里 。

太上皇和太上皇后一如既往已阅不回 , 令人叹气 。

民间不知道朝堂的 「 争斗 “。 他们仍旧在回味秋闸的隆重气氛 。

清河崔氏自词守业本宗的清河大小房 、 清河青州房三支没有子弟参与科举 。

虽然他们看出了李唐对他们的不以为意 , 听了姻亲范阳卢氏的劝 , 不再矜持地等着李唐征召他们入朝 。 但越辉煌的宗族思愚就越传统 , 他们认为功勋荫蔽入朝才是正道 , 科举是寒门士子晋升的途径 。

世家子弟应当是优雅从容的 。 一群人挤在一起考试争夺名利 , 真是浮躁丑陋 ,

不应当为世家子弟做官正途 。

朝中许多人也是如此想 。 他们与原本历史中的房乔等人思愚一样 , 认为科举让士子公开竞争求官 , 就像是斗鸡一样 , 选出来的人都太过浮躁 , 可能会过分追逐名利 , 才华可能有一些 , 但品德一定有瑕疲 。

清河崔氏中郑州崔氏 、 南祖崔氏 、 许州崔氏却都派了优秀子弟科举 , 对 「 本宗的约束喃之以鼻 。

他们派出的人少 , 只是因为担心有子弟马失前蹄 , 科举失利 。 第一次科举 , 参与的清河崔氏子弟必须全部中榜 。

同为崔氏郡望 , 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同气连枝 , 对科举的反应与清河雕氏相同 。

博陵崔氏支脉不多 , 博陵大房到六房都自称本宗 。 支脉中仅有安平房比较显赫 。

自称李玄霸大弟子 , 留下 「 李门立雪 “ 美名的崔仁师便出身博陵崔氏安平房 。

崔仁师虽然已经在晋王府中任文吏 , 在禀报了考师李玄霸后 , 辞官参加了此次科举 , 就在京城应试 。

乡试会试都分经义列五经魁首 , 五经魁首中第一为解元 。 崔仁师没有给李玄霸丢脸 , 治尚书魁首 , 并京城乡试解元 。

晕乎乎地参与完了乡试后所有官方活动后 , 崔仁师闭门谢客 , 连族人都一概不见 。

今日 , 他却见了容 。

来者是自称博陵崔氏第二房的崔敦礼 。 崔敦礼也参加了京城乡试 , 虽没成为魁首 , 名次也不错 。

但此次崔敦礼只是一个牵线的 。 他的客人是一位寒门士子 , 名为张君政 。

之所以说崔敦礼是 “ 自称 “ 博陵崔氏第二房 , 是因为崔敦礼一家在北魏时 , 即 -

百多年前就已经迁居关中 , 除了族谱 , 与本家几乎没有联系 。

这等迁居百年以上的族人 , 若显赫起来一般会自立一支 , 如博陵崔氏安平房 ,

仍旧自称原郡望的 , 都是没问出名堂的 。

这样的族人 , 虽可以对外自称自己为 “XX 郡 XX 氏 “, 但也就是口头上自称而已 。

当他们中有人地位显赫 , 所自称的郡望才会派人联系他们 , 正式确定他们与本宗的关

所以崔敦礼虽然族谱上是博陵崔氏第二房本宗 , 但与本宗的联系还没有崔仁师强 。 他与博陵崔氏第二房子弟的关系 , 还没有与已经坚定不移地站在李唐这边的博陵崔氏安平房深 。

崔敦礼的情况与张君政类似 。

张君政祖辈早年在衣冠南渡中就已经离开了祖籍范阳 , 虽自称范阳张氏 , 汉相张良之后 , 但与范阳张氏几乎没有联系 。

他那一支在张九龄时才与范阳张氏的子弟正式称起了族兄弟族伯叔 。

虽范阳张氏的郡望远不如清河崔氏

最新小说: 诡途觅仙 芙娅大小姐的征伐之旅 从炼铁开始 毒剑仙帝 公产道 道之巅,方氏仙 我来修个仙 子木传 大道偷渡者 剑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