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9章(2 / 5)

担心岭南路途遥远 , 水土不服吗 ?“

张君政忙拱手道 : “ 下官确实担心水土不服 , 但不是因此叹气 。“

他顿了顿 , 虽然犹豫 , 还是如实道 :“ 当初秋闸放榜 , 下官偶遇的那位贵人 , 难道真的是晋王殿下 7“

虽然被点为薛尚书文吏的进士有好几个 , 但他总觉得自己是特殊的 。

这样的自负的想法 , 让他又尴尬又担忧 。

他尴尬的是可能自己想多了 ; 担忧的是如果这是真的 , 自己真的能达成晋王殿下和皇帝陛下的期许吗 ?

“ 是他 。 你应该也看到陛下了 。 “ 薛收好奇地问道 ,“ 听闻陛下和李三郎被苏公他们追上了树 , 你也看到了 7“

张君政惊恐地瞳大眼睛 :“ 我不知道 ! 我没看到 1“

什么 ? 还有这种事 ? 还好自己跑得快 , 没有看到这一幕 !

薛收遗憾道 :“ 没看到吗 ? 我还想问问细节呢 。“

这么有趣的事 , 父亲一定很爱听 。

薛收安抚道 :“ 李三郎的相面从未出错 。 他说你是人才 , 你就一定是人才 。 或许你现在还很稚嫩 , 但多听多学多想多做 , 你一定能达到李三郎预言中那样的高度 。“

薛收年纪比张君政差不多 , 却一副长辈叮嘱的口吻 。

人与人的差距 , 世家子弟和寒门士子 , 即使英年早逝也青史留名的名臣和普通人的差距 , 就是如此大 。

薛收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成名 , 哪怕现在是大隋 , 他也能被推举做官 。 只要能讨好了皇帝 , 成为朝中重臣希望很大 。

张君政虽翻族谱把张良列为祖宗 , 若没有科举 , 他愚成为朝中重臣几乎不可能 。

这不仅是出身差距 , 薛收和张君政的才华 、 见识 、 胆识的差距也很大 。

薛收或许有身份上的光环在 , 魏征却没有 。

他身为一个穷道士 , 提着一柄长剑四处投奔 “ 名主 “, 原本历史中一路跟错主还能走到干古名臣的位置 。

人和人的差距 , 真是与天与地的差距一样大 。

薛收自然知道厉害的不是张君政 , 而是张君政未来一个叫张九龄的子孙 。 张君政是会错了意 。

李世民和李玄霸都很好奇 , 他和友人们也都很好奇 , 这一次会错意能不能真的造就一个新的名臣 。

虽然达到 “ 名相 “ 高度不太可能 , 但能成为镇守一方的名臣 , 那李玄霸那 “ 相面 “ 的威力也足够可怕了 。

“ 我会努力 。 “ 张君政感觉压力有点太大了 。

他想起了殿试时的场景 。

不仅是他 , 连多次面圣的友人崔仁师在进入金銮殿时都有些手足无措 , 不住擦汗 。

或许古时有贤才能被皇帝亲自问策 。 听友人说 , 陡下来寻晋王殿下时 , 也常与他攀谈 。

“ 但不知为何 , 我与一群士子一同在宫中接受陛下亲自考核 , 一群贤才在陛下和朝中公卿的注视下提笔答卷 , 压力居然比单独见到陛下还大 。“

这不仅是崔仁师一人的想法 。

虽然他不常见到陛下 , 但陛下曾经与这次殿试中许多勋贵世家子弟一样 , 也是大隋的 「 勋贵世家子弟 “。

据说有的士子与陛下有过几面之缘 , 也曾有机会得到陛下单独的召见 。

“ 但那不一样 , 太不一样 。“

不一样的不仅是殿试 , 还有殿试后的唱名 、 游街和簪花宴 。

张君政本以为秋闸唱名和鹿鸣宴已经足够让士子骄傲 , 但殿试放榜 , 却让他产生了仿佛飘在云间的错觉 。

宫中身穿官服的宦官亲自宣旨 , 状元郎的家乡甚至会立下陛下御赐状元牌坊 ,

其余进士也可由地方官立牌坊记录在案 , 以示寓奖 ;

进士参加簪花宴时 , 穿上御赐的特制官服 , 头戴簪花 , 由宫城侍卫开道 , 百姓提前洒水清洗道路 , 如皇帝出巡时一样骑马游街 , 一路唱名 ;

簪花宴帝后 、 太上皇和太上皇后 、 朝中公卿皆入座 , 皆先向他们敬酒 , 他们才

回礼 …...

有哪朝哪代被推举的人才会有如此待遇 ?

这居然是每一届进士都会有的待遇 !

簪花宴上 , 张君政能很清楚地感受到朝中一些公卿的不自在 。 这些不自在中 ,

甚至还有些许的嫉妒 。

天下没有白拿的好处 。

簪花宴时 , 一位公卿意味深长地鼓励他们 :“ 晋王殿下作保 , 陡下力排众议给了你们这些新晋进士如此高的敬意 , 以证明门荫之外也有人才 。 你们要好好为陛下热力 , 可别辜负了陛下和晋王殿下 “

即使张君政不是高门士族 , 也听明白了公卿话

最新小说: 道之巅,方氏仙 从炼铁开始 芙娅大小姐的征伐之旅 子木传 我来修个仙 诡途觅仙 公产道 毒剑仙帝 剑爆 大道偷渡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