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凝守夏 > 武侠修真 >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> 第 45 章 李玄霸负债累累

第 45 章 李玄霸负债累累(2 / 5)

样的小混球,肯定都是阿玄的错。

李玄霸的咳嗽彻底好了的时候,杨广已经来到榆林,准备回洛阳。

同时,杨广给东京洛阳改了个名字,从此以后就叫“东都”了。

朝中不知道“东京”和“东都”有什么区别,大概是因为皇帝喜欢吧。

皇帝不仅把“东京”改成了“东都”,还改了许多称呼,比如把州改成郡,把度量衡改回汉制等。或许他是以这种方式来彰显自己要让大隋像大汉一样强盛的决心。

李玄霸能重新上课时,水灾已经结束。灾民们结束了流浪,回到遍地狼藉的故乡,从淤泥中重建家园。

杨广没有通过佛寺,直接以皇帝施恩的名义给灾民们发了赈济粮。

他还特意派兵将灾民接到榆林,然后当着启民可汗等突厥贵族的面给这些灾民赐予食物。

食物很多,灾民吃不完还能拿走,纷纷跪谢皇帝天恩。

突厥贵族惊讶大隋的富庶,恭维皇帝的仁慈。

他们说,若是在草原上遇到了灾祸,吃不饱的牧民直接就会被抛弃。牧民的价值还不如牛羊。也只有中原王朝这么富庶,才会把珍贵的粮食赐予没有价值的贱民。

突厥贵族虽是恭维,但也是说的大实话。

杨广对左右感叹道:“突厥可汗真是太残暴了。大隋的百姓当

庆幸他们是朕的百姓。”

左右大臣纷纷赞同。

高颎虽不在朝廷中枢,他在朝中交友无数,皇帝北巡的事还是会很快传到他的耳中。

比如皇帝要求把灾民送到他面前,由他亲自赐予粮食;

比如皇帝又和巡幸江都时一样让沿路进贡精美的食物,雁门太守丘和进献食物精美便升官,马邑太守杨廓让皇帝不满意就被皇帝免官,沿路官员争相比拼进献食物的奢美程度;

比如皇帝让宇文恺造观风行殿和行城,行殿和行城就是陆地上的“龙舟”

,连马都难以拉动,需要许多人一同拉动才能在陆地上行走;

比如皇帝走到榆林的时候心血来潮想要修长城,于是征发百万丁夫,西起榆林东至紫河,二十天内修完了一条长城;

比如皇帝终于来到了太原,觉得这里很好,立刻要求建造晋阳宫;

比如皇帝又想去大臣张衡家看看,但不想绕远路,所以征发太原百姓加急新修了一条九十里驰道直通张衡家……

至于用过分奢侈的排场款待陪同入关的启民可汗什么的,都是小事了。

这些都是八月二十三日,皇帝到达东都洛阳之前,所下令做的事。而皇帝四月底五月初才离开京城,开始北巡。

在皇帝回到东都洛阳的宫殿时,长城和驰道已经修完,只剩晋阳宫正在加班加点地修建,应该很快就能完工了。

高颎得到这些消息时面如土色。

他现在万分确定了,他一定是死在这次皇帝北巡途中。

因为如果他跟随皇帝北巡,肯定一路上劝谏都不会停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,当他得知了皇帝所做的事时,连长城和驰道都已经修好了。

现在事情已经发生,他们的劝谏就成了抱怨。明知道皇帝不会听,这奏章,他们都懒得上了。

高颎都有些破罐子破摔地好奇了,现在杨广所做的事他都觉得匪夷所思了,接下来杨广还能做到何种程度?

百姓刚从乱世过来,刚经历了先帝治下短暂的和平时代,所以对苦难的忍耐力很强。

先帝的统治也不算多温和,但对比乱世,百姓还是幸福许多。百姓肯定不愿意回到乱世。

可这样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。

大隋的二世而亡与秦朝的二世的二代而亡不同。秦朝建立的时候就先天不足,摇摇欲坠,遇到一个荒诞暴虐的昏君立刻就坠入了深渊。

先帝已经给杨广打造了一个盛世雏形,这是王朝的上升期啊。杨广要怎么做,才能与秦二世肩并肩?

李玄霸得知这些事后,也对大隋百姓的忍耐度和能干程度感叹不已。

杨广能一边巡游一边让百姓修驰道,丝毫不耽误巡游进度;建长城也是临时下令,等巡游结束长城就修完。

对比秦始皇修驰道和长城的速度,一定是大隋的生产力有了长足进步,才能造就如此可怕的“大隋速度”。

只看大隋上架和完成大型工程的效率,杨广被列为“千

古一帝”

备选真是实至名归。

李世民、房乔、杜如晦和长孙无忌听了李玄霸的感慨,都为李玄霸竖起大拇指。

阴阳怪气,李三郎真的很有一套。

他们几人中

最新小说: 公产道 从炼铁开始 道之巅,方氏仙 芙娅大小姐的征伐之旅 剑爆 子木传 我来修个仙 帝天传 诡途觅仙 大道偷渡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