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9章 黑料重重(2 / 4)

镜头从天空中高高俯瞰着大唐帝都长安,从宫城内外到长安街头宫,大片刺眼的雪白彰显着葬礼的隆重。

【贞观二十三年五月,唐太宗李世民去世,时年22岁的李治顺利即位为天子。】

【他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人事任命。从前就在东宫挂职的于志宁、张行、高季辅、许敬宗成为了

新任天子第一批任命的中央官员,除了许敬宗担任礼部尚书,另外三人不是侍中就是中书令,都称得上要职,且分别在门下省和中书省担任一把手。至于李世民临终所托的辅政大臣长孙无忌、褚遂良、李動三人,则是在从前的太子班子安排好之后,才获得皇帝的任命。微妙的先后顺序就能看出李治微妙的态度。】

水镜之外,李世民的表情也变得微妙。

站在上帝视角,他自然一眼就看出了李治的心思,倒也并不觉得哪里不对,古来但凡帝王都不愿受到他人压制,除非甘当傀儡或者一心享乐,因此,李治想要独揽大权很正常,提防辅政大臣也合情合理。

只不过——

"……还是太年轻了,也太早了。"

过个几年羽翼丰满再收回大权也不迟啊!

李世民对他亲手为儿子挑选出的辅政大臣当然是绝对信任的,绝不相信他们会做出大逆不道之事。在他看来,以李治的年龄完全不用着急,有经验更丰富的长孙无忌等人从旁辅佐,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历练提升他的政治水平,直到彻底君临天下。

不过李世民对儿子的表现还是以赞赏居多,尽管这个儿子似乎并不像他以为的那么乖巧听话,温顺柔弱,不仅在老父亲生前就与后妃有所牵扯,更是在刚刚登基就开始图谋从他留下的辅政大臣手中夺权。

可相较于令他失望的李承乾和李泰,这样的李治,才是更合格的储君人选。

这让他看向嫡幼子的眼神不免意外又惊喜。而

年幼的李治只是“迷茫又无措”地站在原地,好奇地望着水境之中的一幕幕,看上去仿佛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宝宝。

【或许在李世民看来,李治还年轻,需要大臣辅佐,但在君临天下的李治眼中,位高权重的长孙无忌等人却那样刺眼。独属于他的皇权绝不能被任何一个人分走!】

【尽管心中有所忌惮,可此时的前朝并非他的一言堂,刚登基的年轻天子自然不可能一脚踢开辅政大臣,只能徐徐图之。】

【天子的烦闷无人得知也无处可诉,这份烦闷又何尝不令万千人羡慕?初登大宝的李治忙着掌握皇权,忙着迎接前朝后宫的恭维讨好,他意气风发俯瞰人间,早已忘却深宫寂寞时曾有过的一夕欢好。】

【——在冰冷压抑的宫廷中,曾经有一个人带给身为储君的他久违的放松。即便违背了世所公认的伦理纲常,但唯有在这个人面前,他才能暂时露出隐藏的本性。】

【但那时的他是帝王之下必须循规蹈矩的太子,所以那个人的存在是特殊的。现在的他已是万人之上的天子,不需要再压抑自我,也就不再需要所谓的放松。即便她曾经带给他难得的快乐,他却不可能为了她罔顾礼法,将先帝的妃子迎入宫廷。】

轻缓低柔的背景音乐中,镜中人话风一转,而水镜之中的画面也在瞬间切换。恢宏华丽的皇宫消失在四散的云雾中,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古朴庄严的寺庙。宝刹高耸,寺庙中比丘尼往来如云。镜头在寺庙中不断游走,最终定格在一个身穿素衣,容颜妩媚的女子身上。

方才还对儿子满是欣赏的李世民顿时黑了脸,总觉得接下来的内容绝不是他想要看到的,只能怀着微妙的心情看下去——

【于是,被他抛之脑后的那个人,只能与唐太宗的其他嫔妃一起被送入感业寺,成为了寺中无数比丘尼之中的普通一员。】

【换作是其他人,或许就认命了。】

【但武则天并没有认命。】

【——她是被选入宫时能笑着说出“见天子庸知非福”的女子;是在后宫失宠便甘冒奇险搭上太子的女子;这样的她,又怎会因为一时的小小挫折就认命服输?】

武则天一出场,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。

这可是华夏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帝,尽管他们不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,但只是想想都知道其中的难度,无论是对其崇敬仰慕,还是厌

恶敌视,都不得不心生好奇。

哪怕是无比反感牝鸡司晨的老学究,都控制不住想看看武则天究竟是如何做到的。

而平行时空崇拜武则天的女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欢呼起来: "是啊!她可是女帝武则天,没有任何困难能让她屈服!"

“则天大圣皇帝以女子之身称帝,实乃开天辟地之事,种种艰辛之处岂足为世人道,感业寺不过是其中一道坎而已。"

也有人情不自禁叹息起来: "如今才知女帝之难,当真每一步都是刀山火海……"

大唐之前的历朝历代平行时空,如秦皇汉武等帝王,尽管也因为武则天女子称帝大为震撼,但终究与他们没有利益相关,因此心平气和,

最新小说: 杜林日记 父皇!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! 帝国风云 谍战:我真的是王牌特工 那个男人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大汉小吏 十国江山风月 三国:投奔刘备,反手截胡糜夫人 我在中世纪砍头二十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