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2(1 / 3)

第 122 章 122

与大赦天下和新律一同颁布的还有新一年的田赋 , 这才是广大百姓最为关心的 ,

毕竟这关系着他们今年能不能多吃几顿饱饭 。

华夏元年正月 , 陈云州下令 , 天下田赋 , 二十税一 , 也就是说缴纳收成的二十分之一 , 比之嘉衡未年四五成的田赋 , 少了几十倍 , 甚至比大燕开国时的十二税一也快陶了一借 。

这是最近三四百年内田赋最低的一年 。

所以该令一出 , 一瞬间就盖过了大赦和新律的风头 , 连让一些对新律还有意见的官员 、 土绅愚上奏 、 想反对都没法子 , 因为身边的人张口闭口讨论的都是新的田赋规定 。

田赋关系着家家户户的利益 , 官员也不利益 , 毕竟谁还没几个穷亲戚 。

但与兴奋的百姓们相比 , 朝廷上下对此却是意见不一 。

因为不少大臣担心田赋这么少 , 国库会入不敷出 。

这也不怪他们如此想 , 毕竟嘉衡帝在位时 , 三四成的田赋都不够用 , 户部天天嚷着没钱 。 为了平乱 , 朝廷还让大臣们募捐了好几次 , 但最后也都是杯水车薪 , 远远填补不上那么大的窟窿 。

而且更让他们担忧的是 , 户部现在都还没主事人 , 也就是说这个规定是新帝一拍脑门做出来的 。

不少新上任的大臣忧心忡忡 , 但想到周编撰的前车之鉴 , 这些人也不敢明晃晃地在朝堂上反对陈云州 , 一个个都私底下去找陈云州的旧臣 , 请他们出面劝陈云州改变主

其中郑深 、 林钦怀 、 陶建华 、 童敬等从庆川就跟着陈云州的是被骚扰得最严重的 , 不过因为周编撰被抓小辩子的事 , 郑深这边来的人相对比较少 。

郑深 、 陶建华等这些文臣还好 , 即便不乐意 , 也让下面的人笑脸相迎 , 好声好气地婉拒了 , 不至于弄得难看 。

可童敬他们这些武将就不一样了 , 一次两次还好 , 次数多了 , 他们就不耐烦了 , 最后直接让人将这些文臣给打出去了 。

这事传到郑深和陶建华耳朵里 , 两人都有些无奈 。

“ 天下初定 , 本就是安稳人心之时 , 童将军他们也太不讲究了 。 “ 陶建华摇头 0

气 。

郑深浅笑道 :“ 他们性子直 , 没有恶意 , 只是不耐烦天天被这么骚扰 。 这些个大臣 , 皇上都不担心的事 , 他们倒先操心上了 , 搞得国库明日就要入不敷出了似的 。“

国库目前还算宽裕 , 因为高昌人入京后大肆抢劫了一番 , 王石原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也趁乱搞了不少金银 , 后来高昌人落败 , 逃走时带了一批金银珠宝 , 但还有些没带走的 , 加上王石原搜刮的 , 最后都便宜了陈云州 。

有这些银钱 , 加上先前掌提的南方十几个州府的税收 , 撑到秋天应该没太大的问题 。

陶建华也清楚这点 :“ 话是这么说 , 但他们不知情或是有其他的考虑 , 有此顾虑也正常 。 童将军他们不待见这些人 , 拒之门外就是 , 何必撕破脸呢 。“

郑深其实也被这些人烦得不行 , 轻轻摇头道 :“ 皇上应该有一些想法 , 陶大人既如此担忧 , 不如咱们进宫一赵吧 “

陶建华欣然答应 。

陈云州听说他二人来了 , 立即让人将他们请进了御书房 。

御书房已经大变样 , 以前威严肃穆 , 静得落针可闻的御书房内只余一案五椅和一旁矗立书柜 , 以前的多宝格 、 屏风 、 玉雕等装饰把玩之物全都不见了 , 只有墙上还挂着一副新制成的舆图 。

此外 , 御书房的两扇窗户也全部换了 , 而且扩大了一半左右 , 全部装上了干净透亮的玻璃窗 。

因为两扇玻璃窗采光透气的原因 , 室内的光线都明亮了许多 , 而东郑深隐隐感

觉这里面的气氛都没以前那么压抑了 。

等他们见完礼 , 陈云州才从堆积如山的奏折中拿起头 , 笑道 :“ 郑叔 、 陶大人来了 , 坐啊

态度一如既往 。

郑深知道 , 陈云州并不是假意礼贤下士 。

他从善如流地坐下 , 态度也跟在庆川时别无二致 。

见状 , 陶建华也连忙跟着坐下 , 拱了拱手说 :“ 皇上 , 今日微臣入宫是有一事要禀 。 关于田赋二十税一之事 , 朝中不少大臣有不同的想法 。“

陈云州笑盈盈地看着他 : “ 他们怎么不直接来找我 7 “

陶建华一嘻 。

还是郑深替这个老伙计解了围 :“ 可能是刑部办了周编撰吧 。 臣做的事 , 他们竟将这些归于了皇上身上 , 真是臣的罪过 。“

陶建华翻了个白眼 , 郑深这话骗骗他自己就行了 , 如今殿内都是自己人 , 还拿

最新小说: 都重生了,全能一点怎么了? 从半岛摆摊卖水果开始 出名真的很简单 离婚后前夫哭着求复婚 重生2010:从贴吧神帖开始 攻略四爷后我翻车了[清穿] 遇柠 我和你的重逢 千尸镇 全球灾变:我从古树开始进化